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牛博
足量使用氘丁苯那嗪,打破 TD治疗窘境。
迟发性运动障碍(TD) 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,可累及面颈部,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,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。氘丁苯那嗪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用于治疗TD和亨廷顿病(HD),目前已顺利在国内上市。本文基于实战案例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TD的高危因素以及氘丁苯那嗪在国内真实世界中的表现。
病例介绍
病例1:从遗传易感性看TD的高危因素
病例资料:患者男, 22岁。2019年因异常敏感多疑等表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,予以氨磺必利、奥氮平治疗后病情控制尚可。2022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反复的口周不自主活动,反复开口,无法控制,同时伴有反复的吸吮动作,并发出声音等表现。自觉口齿不清,难受。既往史及个人史无异常,但其外婆有精神异常史。根据DSM-5诊断标准,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不自主运动的疾病后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(TD)。
治疗经过:2022年7月19日,患者开始接受25mg qn、奥氮平10mg qn、氘丁苯那嗪6mg bid治疗。治疗第2周,患者精神症状无变化,口唇不自主活动亦未见明显变化,氘丁苯那嗪加量至18mg/d。2022年8月5日,患者仍有闭口困难,吐词不清,但吸吮动作减少,氘丁苯那嗪加量至24mg/d。治疗后口面部动作稍有减少,吸吮样动作,发出声音的频率稍有下降。2022年8月30日,患者闭口困难基本缓解,残留轻微口唇徐动,此时氘丁苯那嗪剂量至30mg/d。后续病情如前,症状缓解不彻底,继续调整氘丁苯那嗪剂量,最大剂量至48mg/d。
预后:2023年3月20日,患者病情基本稳定,口唇不自主运动消失牛博,不自主发音也基本消失,予以氘丁苯那嗪24mg/d维持治疗。
病例2:从环境压力看TD的高危因素
病例资料:患者女, 18岁。 2年前因 经历 校园暴力后出现间断烦躁不安、胡言乱语、失眠 ,前往 精神 专科医院 就诊,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,并接受了 利培酮 、 哌罗匹隆 、 苯海索片 治疗 ,规律服用 2年。半年前出现面部不自主运动,具体表现为间断挤眼、咬牙、 噘嘴 等。 1月余前 , 出现走路姿势扭曲,后仰不稳,易往后倒 的症状 ,诊断 为迟发性运动障碍( TD)。调整上述药物剂量并加用 碳酸锂治疗 , 症状无改善,目前无法自行行走 。患者既往史、个人史与家族史无特殊。
治疗经过:予以停用碳酸锂,利培酮剂量不变,苯海索片及盐酸哌罗匹隆片缓慢减量,另合并氯硝西泮片等药物治疗,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。 2024年5月20日,改用氘丁苯那嗪12mg/d治疗,两周后加量至24mg/d,目前氘丁苯那嗪剂量为36mg/d。
预后:患者不自主运动症状控制良好,走路姿势正常,可自行走路。
临床体会与思考牛博
▌遗传易感性、环境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在TD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
TD多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出现。在评估TD发生的风险因素时,遗传因素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之一[1]。尽管神经阻断剂可引发TD,但并不是所有使用神经阻断剂的患者都会出现TD,这就提示TD有家族遗传性的可能。临床观察发现,抗精神病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[2],另有研究指出,具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发展为TD[3]。病例一中的患者,其外婆有精神异常史,这进一步支持了TD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的观点。
需要注意的是,环境在TD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[1]。在病例二中,患者经历校园暴力后出现了精神行为异常,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,并开始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抗精神类药物,随着时间的推移,患者出现了面部不自主运动、无法自行走路等症状。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诊断,最终诊断为TD。这一病例或许提示了外界环境因素在TD发病中的潜在重要性,精神压力和创伤性事件后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,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进一步增加TD发病的风险。
▌氘丁苯那嗪足剂量足疗程治疗助力TD患者重获新生
TD的治疗仍是巨大的挑战和难点,研究发现,经过减量或停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处理后TD的总体缓解率依然很低,甚至有短期恶化的风险[4]。目前对于TD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,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。药物治疗包括氘丁苯那嗪、银杏叶提取物、抗氧化剂(维生素B6和维生素E)等,非药物治疗包括深部脑刺激、电休克治疗等[5,6]。
氘丁苯那嗪是新一代囊泡单胺转运体2(VMAT2)抑制剂,通过抑制VMAT-2来减少突触前多巴胺等单胺类物质的存储和释放,以便单胺类物质被细胞质中的单胺氧化酶降解,从而减少突触前多巴胺含量,避免突触后多巴胺神经元遭受过多刺激,进而有效缓解TD症状[7]。在2018年更新的AAN迟发综合征指南中,氘丁苯那嗪获得治疗TD的A级推荐。多项研究结果显示,氘丁苯那嗪起效迅速,治疗第2周即可改善患者症状,治疗第4周显著降低不自主运动量表(AIMS)评分。长期治疗能持续获益且安全性数据良好,无新的不良事件发生[8-10]。此外,为使患者尽早获益,氘丁苯那嗪应足量滴定,达到临床有效剂量至少24mg/d。
图 氘丁苯那嗪治疗TD的研究结果[8-10]
本期两个案例中都采用了氘丁苯那嗪进行治疗,病例一患者予以氘丁苯那嗪6mg bid起始治疗,后逐渐加量至24mg/d,治疗后口面部动作稍有减少,吸吮样动作,发出声音的频率稍有下降。病例二患者同样在氘丁苯那嗪剂量加至24mg/d后不自主运动症状控制良好。以上病例表明尽早达到24mg/d的目标剂量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症状,让患者更早获益。
小结
TD的发生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有关,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水平皆会造成严重损害。值得一提的是,遗传易感性、环境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在TD的病理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。氘丁苯那嗪作为新一代VMAT-2抑制剂,作用机制明确,疗效及安全性证据充分,获得权威指南A级推荐,在临床实践中尽早达到24mg/d的目标剂量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症状,让患者更早获益。
参考文献:
[1]袁俊亮, 谭云龙, 王强, 等.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诊疗研究进展[J]. 中华精神科杂志, 2024,57(2):121-128.
[2]Ferentinos P, Dikeos D. Genetic correlates of medical co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reatment with antipsychotics. Curr Opin Psychiatry. 2012 Sep;25(5):381-90.
[3]Vardar MK, Ceylan ME, Ünsalver BÖ. Assesment of Risk Factors for Tardive Dyskinesia. Psychopharmacol Bull. 2020 Jul 23;50(3):36-46.
[4]Randhawa J , Mehanna R. Drug induced parkinsonism: Symptomatic beyond 22 months[J].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, 2019,66:267-268.
[5]Bashir HH, Jankovic J. Treatment of tardive dyskinesia[J]. Neurol Clin, 2020,38(2):379-396.
[6]Bhidayasiri R , et al. Evidence-based guideline: treatment of tardive syndromes: report of the Guideline Development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[J]. Neurology, 2013,81(5):463-469.
[7]Caroff SN, Aggarwal S, Yonan C. Treatment of tardive dyskinesia with tetrabenazine or valbenazine: a systematic review. J Comp Eff Res. 2018 Feb;7(2):135-148.
[8]Fernandez HH, et al.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eutetrabenazine for tardive dyskinesia: The ARM-TD study. Neurology. 2017;88(21):2003-2010
[9]Anderson KE, et al. Deutetrabenazine for treatment of involuntary m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tardive dyskinesia (AIM-TD): a double-blind, randomised, placebo-controlled, phase 3 trial. Lancet Psychiatry. 2017;4(8):595-604.
[10]Hauser RA, et al. Long-Term Deutetrabenazine Treatment for Tardive Dyskinesia Is Associated With Sustained Benefits and Safety: A 3-Year, Open-Label Extension Study. Front Neurol. 2022;13:773999.
医学界精神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审批编号:AUST-CN-00719,有效期限:2027-07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九鼎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